只不过,此前教育部就曾明确提出,将渐渐增加、以后中止中小学特长生招收。而北京作为大城,其政策往往是全国其它地区政策调整的表率、趋势和方向。这些特长生的“退场”意味著什么?政策的转变又将给涉及培训市场带给哪些影响?本文转自教育领域横向媒体“芥末堆看教育”(ID:jiemoedu),作者:狗粮罐“让孩子从小学机器人,主要是因为孩子讨厌,不只以升学为目的。所以就算特长生中止了,追不上了,也没有实在多愧疚。却是现在的嗜好特长有可能是孩子将来的职业。”获知北京将于明年完全中止“小升初”特长生招收,一位家长这样告诉他芥末填。只不过,此前教育部就曾明确提出,将渐渐增加、以后中止中小学特长生招收。而北京作为大城,其政策往往是全国其它地区政策调整的表率、趋势和方向。公开发表资料表明,“小升初”特长生还包括艺术、体育、科技三类。2017年,北京市共计186所学校可以招生,招收比例为本区初中招收总人数的4%以内。如果按中学4%的招收比例来算,每25人中就有一个特长生,比例远比较低。这些特长生的“退场”意味著什么?政策的转变又将给涉及培训市场带给哪些影响?招收:竞争白热化,特长力求专业“小升初”特长生招收到底讨什么、讨多少?公开发表数据表明,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事例,2017年,海淀区可招生“小升初”特长生的学校有15所,还包括艺术特长、体育特长和科技特长。三类特长总计招生特长生 1004 名,其中体育特长生 269 名,科技特长生 225 名,艺术特长生 510 名。与之对应的是,截至2017年5月18日,在海淀区参与升学的小学毕业生总计 22106 人,竞争白热化程度可想而知。许多家长为尽快提交材料,在小升初特长生考查前夜通宵排队。(图片来自芥末填报导《小升初之战——凌晨两点时,我们在校园中亲眼着这些“可怕”的家长》)更加多功夫在特长考查前夜之外。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,“课外活动”早已沦为很多家庭的“标配”,特长自学也因此向高精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而力求专业的背后,往往是时间和金钱的大量六边形。《中国青年报》曾认为,不受应试思维洪水泛滥影响,很多孩子自学特长时过分执着专业性,课内要“相争第一”,课外“去找最差的”,即便不想回头专业道路也是如此。趋势:中止特长生招收不过,一个日益明晰的趋势是,未来中小学特长生招收比例将大大削减,以后中止。芥末填大体辨别了时间线:2013年,北京招生小升初特长生的学校增加三分之一,其中海淀区人数削减400人左右。2014年,北京大幅度削减体育特长生招收计划,中止了50余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招收。2015年,北京市城区、郊区整体特长生招生比例降到5%。2018年2月,教育部公布《关于作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收入学工作的通报》,拒绝逐步传输特长生招收规模,以后2020年前中止各类特长生招收。12月,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回应,2018年北京各区招生特长生比例,将严格控制在本区初中招收计划4%以内,明年将中止特长生招收。民办学校也不值得注意。目光投向北京之外,广东特长生招收比例也在传输。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,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的招收比例曾从最低的16%增至5%。从以上政策、数据不难看出,特长生从小升初舞台完全退场也许只是时间问题。至于背后的原因,北京市教委涉及负责人曾在拒绝接受专访时回应,一是完备入学规则,确保入学机会均等;二是减少特长生招收的功利性,让特长教育重返发展孩子兴趣的本质,减低家长、孩子开销。此外还有北京市近年直言的就近入学政策。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曾认为,未来北京将根据户籍、房产、居住于年限等因素,融合学位供给情况,稳健前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结合的入学方式。